行业资讯
轴承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从八大家看中国轴承企业如何崛起
   中国轴承上市企业历史大多不超过30年,但产品品类覆盖齐全。1)五洲新春立足于轴承套圈产品,专注技术研发打造核心竞争力,在中国率先推出可以替代传统煤气球化退火炉的电加热球化退火炉,达到了国际著名轴承厂家的标准要求,精密轧制轴承套圈稳定供给瑞典SKF、德国FAG和日本NSK等跨国公司。2)力星股份2010年完成股份制改革,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在美国建立JGBR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引入欧洲流水线技术,产品覆盖高铁轴承与风电轴承配套领域,建立专注于滚子的全资子公司,并收购中国钢球行业排名第三的原浙江奉化金燕钢球有限公司100%股权,产品领域进一步扩大;力星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化钢球生产和出口基地。3)ST天马1999年上市后研究先进技术,定位于开发高附加值、替代进口的高端轴承,同时推出“以管代锻”现金加工技术逐渐提升市占率,2001年底年销售额达到2.5亿元。通过收购困境中的成都轴承集团,扭亏为盈,开始实行外延式扩张。2007年天马上市募集资金,进入风电轴承与数控机床领域,自主研发成功高品质的轴承专用优特锻件材料,2007年底,成功开发出1.5兆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偏航轴承、变桨轴承,产能和销售业绩迅速增长。公司重组的对象均为破产或经营困难的企业,经历多次收购后,形成“材料、轴承、装备”三大产业之间资源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4)瓦轴集团2010年完成股权多元化改革,又引入民营资本,在特大型车工等产品完成合资合作。通过收购德国百年科技企业KRW迈出国际化步伐。抓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机遇,引入民营资本与投资公司集团,完善组织机制,成立了多个事业部,现在集团已从单一轴承制造工厂,发展成为具有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国家创新型企业。
 
  相比世界八大轴承企业,中国轴承企业营收体量小、增速高。看2021年企业营收规模增长,8大国际龙头企业的2021年营收规模巨大,占据国际市场客观份额,平均营收增长为-0.69%;7家中国上市轴承企业的营收规模较小,还在初期成长上升阶段,2021年营收相比2020年都有显著增长,平均营收增速达到25.73%,中国轴承行业正在飞速发展时期,市场的成长空间广阔。
 
  轴承八大家企业利润率水平较低。八大企业的期间费用,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都较为平稳,因此造成净利润率与毛利润率变动的原因主要在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在2021年,瑞典的斯凯孚公司、德国的舍弗勒、以及美国的铁姆肯的主营业务收入都有6%-10%的增长,特别是斯凯孚与舍弗勒主营业务收入都将近10%,主要是因为2021年疫情好转,营业收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同时舍弗勒公司的利润增长归功于汽车制造主业需求增长迅速。而日本的几家企业增长乏力,也存在负增长的情况,主要原因也在于新冠疫情后恢复难以弥补下降带来的营收减少。净利率为负数的NTN企业,主营产品市场需求显著下降,导致营收大幅下降。美蓓亚综合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低利润的电子产业的规模扩张。在日本企业中表现良好的是不二越,2021年营收增长已经是日本企业中营收增长的最高水平,公司营收在5-6年的周期波动中上升,净利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受到13.3%销售费用的影响。
发表评论